今年以来,餐饮业呈现逐步回暖的态势,餐饮堂食等线下消费场景有序恢复,带动相关消费回暖向好。目前,餐饮消费到底有多“暖”,我省又在如何推动其尽快恢复发展,今天的促消费一线调查,让我们一起“下馆子”,看消费。
下午六点,成都青羊区的一家火锅店的门口,已经有不少市民开始排队等待就餐。
火锅店经营者 刘凡:每天排队线上100多号,线下也接近100号,开始我们的经营面积150平米,才17张桌子,二月份我们就增加了16张桌子,现在接近80张桌子,经营面积也扩大到了接近1000平米。
客流的恢复自然了促进营业额的增长。今年以来,随着人们更多选择到店堂食用餐,“一桌难求”的现象并不少见,几乎在每一个美食聚集的街区,都会有这种排队的现象,来自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,一季度全省餐饮收入860.1亿元,同比增长9.8%,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1.3个百分点。
餐饮消费回暖,一是餐饮本身就承载了社会交往的功能,今年以来,消费者逐渐开始恢复通过餐饮进行社会交往的习惯,同时,外来游客、商务人士的增多,也是餐饮复苏的原因之一。在成都市文殊坊的一家中华老字号餐馆,刚到中午12点,就有消费者在排队。企业负责人罗晏子告诉我们,随着今年文殊坊二期的投运,附近餐饮的人气也更旺了。可是罗晏子也发现了一个现象,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智,客单量其实是有所下降的,想象中的“报复性消费”并没有到来。
四川省成都市饮食公司、企划部部长 罗晏子: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,比如说扩大消费的人群,尽量使我们品牌年轻态,然后不断拓宽我们消费的品种,比如说鹤鸣(茶社)、钟水饺,我们跟第三方联合,比如今年很火的露营,还有新能源汽车的试驾,我们就跟他们结合起来,做成一个从线上、线下到体验,一个系列的东西。
除了思考如何去释放消费力,进入春夏季,随着气温的提升,人们开始更喜欢户外聚会就餐,餐饮企业的求变在所难免,包括在冬天大火的围炉煮茶,进入四月以后,茶铺们也纷纷开始了冷饮的研发。当我们放眼更加年轻化的咖啡、茶饮市场,在消费回暖的同时,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。
经营小众咖啡的麦芽告诉我们,去年他们还是整条街上唯一的一家咖啡店,今年所在街上却一下子多了四家,隔壁街上也新开了6、7家,更别说琳琅满目的奶茶店了。竞争之下,麦芽已经开始考虑扩大消费群体,吸引更多的新顾客。
咖啡店经营者 麦芽:我着重想抓的还是附近的居民,以及五公里范围内,我能够去投放一些的宣传我也会投放,下一步我们还是想做一些抖音和小红书的推广,因为现在有两个店了,我们就想更好地能去开展一些,方向上,包括品牌运营上的一些推广。
在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年代,餐饮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。如何培育更多叫得响品牌的餐饮企业,这也正是未来我省发展餐饮业的思路之一。
省商务厅服务贸易与商贸服务业处处长 熊金华:我们在培育川菜品牌方面,构建了一个品牌的框架,我们去年评选了天府名菜,然后今年已经开展了天府名厨、名店的评选,那么这个体系构建之后,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一些多元化的方式,对我们这些品牌的产品、品牌的场景进行了一些推荐。
目前,省商务厅已经在研究制定商贸服务业企业“千户培优”行动实施方案,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,推动餐饮企业品牌化、连锁化经营,做优做强市场主体,同时还将深化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,在完善产业链条、运用数字化技术、打造消费新场景等方面引领发展,更好地发挥餐饮业在促消费、扩内需方面的助推作用。